首页 > 实时讯息 >

江南时评|今天,让我们站在“书”的肩膀上

时间:

【编者按】

春风和煦,书香偕花香四溢;水韵江苏,墨韵伴文脉悠长。

第30个“世界读书日”悄然而至,一组最新公布的数据亮点频现:回顾2024年,江苏全省居民综合阅读率达90.3%,城乡差值同比缩小2.72个百分点,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增至5.5本;全省13家市级图书馆、98家县级图书馆、7家少儿图书馆、2190家分馆、24520家服务点,为2000万读者提供6000万次服务,读者人均到馆8.69次、人均借书21.77册……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江苏人对好书的喜爱“跃然纸上”。

以书香经纬编织精神之网,以文化芬芳滋润大众之心。从“书香城市”建设到“农家书屋”全覆盖,从“读书节”到“阅读马拉松”,从以AR技术“复活”经典古籍到万吨巨轮上的“浪花读书会”,江苏正大力推动优质阅读资源直达基层,让基层阅读阵地用起来、阅读活动热起来,让不同群体都能在书香中共享美好的精神家园。

今天,让我们站在“书”的肩膀上

□ 张东海

又是一年“世界读书日”,让我们再次聚焦阅读的魅力。

读书,拥有潜移默化的力量,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广识见、养性灵,被季羡林誉为“天下第一好事”。书虽不是卫星导航,但却为人们打开了通览古今、遍游世界的神奇之门;书也并非传统生产要素,但其中文字却深刻影响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韧性。读书的影响力难以体现为指标、数据,但却时时测算着小到个人家庭、大到国家民族的精神厚度、视野宽度与理想高度。

开卷有益。读书的作用,是每一个读书人都可切实感知的。读一些历史演义,看到风云人物的韬略与浮沉,心底里便会增添一些“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泰然与开阔。读一些人物传记,让自己在他人的生命里“多活一次”,他人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抉择,总能给彷徨时的你些许力量与启示。读一些哲学书籍,那些先贤哲人苦求所得的真知妙见,能让你打开观察世界的“深度视角”,从而多一些花繁柳茂处拨得开、雨骤风狂时立得定的从容与坚定。读一些情感小说,可以发现很多人都拥有相通的情愫丝缕,遭遇过相似的婉转姻缘,从而让你消减内心深处的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

一书一世界,一页一乾坤。文学作品里的情怀之述,历史典籍中的兴衰之鉴,哲学著作里的思辨之学,都是人生的给养。正所谓“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读过的书,终会让我们跨越荒芜,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书的乐趣,在书内也在书外。笔者曾在采访中得知,上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刚刚走出文化沙漠,对书籍的渴求如同大旱望云霓,每逢新华书店有经典著作上架销售,购书者便摩肩接踵,挤得密不透风。大家还会拿着各自心爱的著作在“市场”上交换阅读,再约定时间归还彼此。这种“以书会友”的甜蜜无法估量,让人终身难忘。如今,数字阅读平台可一键“解锁”海量资源,人们随时随地可以泛舟书海。很多人会边看电子书,边在“云”端写下感悟、留下笔记,拥有相同感悟的人便会与之共鸣。媒介变了,但人们在阅读中相遇知己的愉悦却始终未减。

读书,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读思结合、读行结合,是让一个人持续精进的最好阅读方式。那些从书中获得的心得,没有现实的“校验”和人生的磨砺,总是缥缈的,难以在人的血脉中扎根。只有边读边实践,读以致用、以用促读,才是让人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

读书,也会有困惑。在快节奏时代,沉下心来阅读似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尤其是对很多上班族而言,“碎片化”的时间很难让人专注于阅读书籍、钻研学问,有时候设立了几日要读完一本名著的规划,也会因各种不期而来的侵扰而中断。有人便因此气馁,甚至远离书香。这里,我们不妨借鉴胡适的读书理念,以“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的心态,与书为伍,直抵久远。笔者以为,系统的阅读固然重要,“碎片化”的阅读也充满趣味、价值万千。“山高万仞,只登一步”,只要一直在阅读的路上,人生的美景便无穷无尽。

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有言:“如果我能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实,对我们每个人而言,书就是“巨人”。“世界读书日”,让我们站在“书”的肩膀上,更好阅读世界,丰富自己的人生。

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向社会推荐12本好书

1.《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

作者/主编: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4

简介:本书通过24篇访谈实录,讲述了1984年8月至2021年4月间,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厦门、宁德、福州、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来,与大学生们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真实记录了他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注关心关爱。

2.《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作者/主编:双传学,李扬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01

简介:本书从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两个文明”都要搞好、“两个结合”是最大法宝等12个方面,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3.《苏州奇迹的人文经济学》

作者/主编: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经济学研究课题组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01

简介:本书以苏州为样本,生动解析文化底蕴如何转化为经济动能。用近百个案例证明,当文化基因注入经济发展,不仅能催生高科技创新,更能塑造有温度的城市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传统与现代共生”的鲜活范本。

4.《信心与动能》

作者/主编:贾康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4.07

简介:本书聚焦当前中国经济的热点、难点和增长点等问题,探究中国推进现代化过程中的动力源,前瞻未来中国经济走势。

5.《玉见故宫:国宝玉器里的中华》

作者/主编:徐琳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10

6.《人间红楼》

作者/主编:潘向黎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8

7.《中华文明:何以五千年不断裂》

作者/主编:刘庆柱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4.12

8.《诗词中国》

作者/主编:王蒙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03

9.《万物生辉:未来时空的科技前沿》

作者/主编:樊春海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8

10.《群星闪耀:了不起的科学家》

作者/主编:磨铁星球研究所 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9

11.《明月度关山》

作者/主编:莫晓红 出版社: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7

12.《重返白垩纪》

作者/主编:李东华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