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贵州·声机盎然|走进丹寨:非遗绣织锦 悬月染山影




黔东南州丹寨县,如一颗遗落云端的明珠静卧于苗岭山脉的怀抱中。走进这片土地,山水相映、梯田层叠,苗族文化与自然生态交织成诗。丹寨以非遗闻名,这里是历史上数支苗族迁徙路线经过的居留地,拥有苗族贾理、锦鸡舞、古法造纸等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被授予“中国鸟笼之乡”“蜡染文化之乡”“锦鸡文化之乡”等称号,也被人们称为苗族文化的活态博物馆。
在丹寨,时间仿佛被蜡染的蓝靛浸透,缓慢而深邃;无论是鸟笼村竹篾间的光影流转,还是蜡染布上绽放的冰纹,都在提醒旅人:这里的故事,以脚步丈量,以双手触摸,一步一回首间读懂苗岭深处,那些未被时光冲淡的匠心与诗意。

舌尖上的丹寨 苗家美味醇厚绵长
丹寨的美味与多彩的民族风情息息相关,它是山野与时光的馈赠。苗王鱼,宴席上的王者之味,这道美味选用龙泉山涧的鲜活鲤鱼,以秘制酸汤慢煨,鱼肉嫩滑如脂,酸汤中融汇木姜子的辛香与山椒的炽烈,一口入喉,仿佛饮尽苗岭的豪迈。
鱼的鲜香回味绵长,卡拉斗鸡肉则是山民的智慧结晶。它以散养土鸡加茶油爆炒,加入本地特产的“斗米椒”,辣而不燥,鸡肉紧实弹牙,焦香中裹挟着山野的狂放,若搭配一碟酸辣蕨菜,或是一碗五彩糯米饭,用枫叶、紫薯染就的米粒清香软糯,更寓意苗家对自然的敬畏与丰收的祈愿。

苗家腊肉则是冬日风物的珍藏,它选用散养猪肉,用松枝、茶壳熏制数月,油脂晶莹如琥珀,肉质紧实烟香扑鼻,还可切片蒸煮或与蕨菜同炒,咸香中渗出山林的野趣。
推荐打卡:苗王鱼火锅、卡拉斗鸡肉、五彩糯米饭

非遗里的丹寨 鸟笼悬月与蜡染织梦
龙泉山杜鹃花海,是丹寨写给春天的情书。每年4月,这里海拔千米的山巅被万亩野生杜鹃点燃,粉白、绯红、深紫的花浪翻涌至天际,云雾穿行其间,宛如瑶池落凡。沿青石板小径攀登,耳畔鸟鸣清越,脚下苔藓绵软,登顶远眺,花海与梯田共绘一幅流动的苗岭画卷。
卡拉鸟笼村是丹寨非遗匠心的象征符号之一。这座隐匿于山间的苗寨,以竹编鸟笼技艺闻名天下,村民世代以金竹为材,指尖翻飞间,细篾交织成玲珑鸟笼,轻若云絮却坚如磐石。漫步村中,屋檐下鸟笼成串悬挂,随风轻摇,宛如一首悬空的诗。游客可亲手体验鸟笼编织,在当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指导下,感受竹篾从粗粝到细腻的蜕变,将苗家智慧凝于掌心。

石桥古法造纸与蜡染,则是丹寨的另一张靓丽非遗名片。在石桥村,千年古法造纸技艺仍在延续,树皮经捶打、发酵、抄纸,最终化作柔韧的纸张。而蜡染,以蜂蜡为笔,蓝靛为墨,苗女在布上勾勒图腾,冰纹裂绽如星河,每一幅皆是天地共作的绝笔。走进排莫村蜡染工坊,执笔绘一幅花鸟虫鱼,让蓝与白的韵律在布匹上流淌,带走属于苗岭的记忆。
推荐打卡地:龙泉山杜鹃花海、卡拉鸟笼村、石桥古法造纸工坊、排莫村

旅途中的丹寨 云栖梯田的静谧时光
游在丹寨,县城内的鼓楼鼎公园、龙井古亭、龙泉山蚩尤文化园,清幽与古老气息交织。在东湖公园,可享受田园的静谧与安逸;走进万达丹寨小镇,可看到非遗与现代的融合,该小镇以非遗为魂,青瓦木楼间点缀蜡染纹样与鸟笼灯饰,镇内的蜡染主题客栈以蓝白为主调,墙面饰以蜡染纹样,静谧中透着灵动。
若你宿上一晚,你还可在露台上泡一壶丹寨硒茶,远眺龙泉山影。夜幕降临时,小镇灯火如星,非遗长桌宴上的歌声随风飘来,酸汤鱼热气蒸腾,芦笙悠扬,苗家姑娘的飞歌穿破云雾,让人沉醉于苗岭的烟火与诗意。第二天清晨,当你登上高要梯田,还能欣赏到层叠的梯田与壮美的风光。
推荐打卡地:云上梯田民宿、万达丹寨小镇蜡染主题客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黄蔚 吴蔚
文/吴蔚 实习生 张若钒
编辑/赵珊珊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