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织网 枫桥出海——定海区远洋综治中心的深蓝治理密码
【来源:平安舟山】
在定海区远洋综治中心的联勤指挥大厅的数字大屏上,700余艘远洋渔船的实时定位如星点般跃动,船舶轨迹、风险预警热力图交织成一张“动态海图”。定海区依托“智航远洋”体系,全区700余艘远洋渔船、16000余名船员的海上作业风险显著降低。
这一成效的背后,是定海区远洋综治中心的高效运转——这个将政法委综治中心、公安、边检、海事等12个部门的治理力量拧成一股绳,以“共治+自治+智治”为核心的跨域治理平台,正用创新实践重新定义远洋渔业的“平安边界”。
据了解,公安、边检与海洋渔业部门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精准阻断136名高风险人员出海。而“云端调解室”的实效更令人瞩目:依托司法所、律所与派出所联动的“三所共治”机制,94%的跨国欠薪、合同纠纷在船舶归航前实现线上化解。
中心推动建立的“黑名单”制度与“远洋平安指数”,将76%的船舶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创新“编队化+班组化”管理模式,培育出1120名“远洋义警”。在印尼籍船员约瑟夫的调解记录本上,详细记载着这位“涉外调解员”化解的17起劳资纠纷。这种“以外治外”模式,与舟山-印尼远洋协会联合搭建的热线机制形成互补。2023年12月,双方通过跨国视频会商,仅用三小时便解决一起涉及两国船员的捕捞权争议纠纷。
“过去海上出事只能等船靠岸,现在卫星信号就是‘治理缆绳’。”一位“旗舰船长”指着船舱内的智控平台说道。该平台实时回传的“双日志”(治安日志、健康日志),使陆上指挥中心能动态感知16000余名船员的航行状态。而这份“海上安全感”,正随着定海区远洋综治中心入选全省“数字法治好应用”“县域创新典型案例”等荣誉,被更多远洋城市借鉴。
当晨雾散尽,惠群港区的渔船陆续启航,船员们或许未曾察觉,卫星定位正将他们的航行轨迹同步至指挥中心的热力图上。这张多跨协同编织的“海陆治理网”,已随着定海经验入选全省“数字法治好应用”等荣誉,悄然成为远洋治理的新范式——它不筑围墙,却让安全随浪而行。
落款:定海区委政法委、定海公安
政法融媒编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