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持续推进“绿满威海·四季多彩”国土绿化行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和《山东省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持续推进“绿满威海·四季多彩”国土绿化行动,将科学绿化落实到造林绿化工作全过程,围绕解决“在哪造”“造什么”“怎么造”“如何管”等关键环节上下功夫,聚力服务美丽威海建设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市计划完成修复造林4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1000余亩。
科学安排造林用地解决“在哪造”的问题。结合威海市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立足森林生态系统现状,统筹考虑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在落实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相关要求基础上,充分挖掘绿化潜力,按照退化林划分标准科学判别退化林,将退化程度严重、亟待开展退化林修复的地块纳入造林绿化空间范围,为科学安排造林绿化用地奠定基础。推动造林绿化精准化管理,严格开展造林绿化落地上图工作,将造林地块落实到区市、乡镇、村庄、山头、小班,确保造林绿化地块依法依规、信息准确、科学合理。
科学选择造林树种解决“造什么”的问题。坚持适地适树,多树种混交改善林相,优先选用适应性强、表现良好的乡土树种进行绿化,在原有黑松、刺槐、麻栎等主要造林树种的基础上,增加使用侧柏、冷杉、云杉、五角枫等树种,切实优化改善造林绿化树种结构。坚持节俭务实开展造林绿化,根据植被生长发育规律、生产生活生态需要,科学选择规格适度的苗木,优先就近购苗,避免长距离调运绿化苗木,实现经济、生态、景观效益兼顾。
科学选择栽培模式解决“怎么造”的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依据造林绿化区域立地条件、林分特征,科学确定造林绿化技术措施,切实提高造林绿化工作的针对性。对林木受损严重、立地条件较好的区域,实施植苗造林,快速恢复提升森林植被;对林下幼树幼苗较多的区域,采取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式培育森林;对坡度陡、地势险、土层瘠薄、难以实施植苗造林的区域,实施播种造林;对重要交通干线可视范围内冬春季节景观差的山体,提高常绿和彩叶树种比例,营造优美森林生态景观;对退化严重和低效残次的海岸林带,加大修复改造力度,精准提升森林质量。
科学开展森林经营解决“如何管”的问题。始终把森林抚育经营作为实现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合实施省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项目和中央财政其他国土绿化项目等,加强全周期森林可持续经营。在实施森林抚育经营项目中,通过卫生伐,清除枯死树木,减少林业有害生物的繁殖传播,切实增强森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通过割灌除草等,减少林下可燃物载量,切实降低森林火灾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燃”;通过补植补造,促进森林正向演替,引导形成异龄、混交、复层林,切实优化林分结构,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