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事好商量,聊事为人民”,这10个字不仅承载着辽宁省政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初心与使命,更凝聚着辽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与汗水。自“辽事好商量,聊事为人民”协商平台创建以来,一场场接地气、有温度的协商活动在辽沈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为群众解决了大量急难愁盼问题,成为了辽宁省政协工作的闪亮名片。近日,辽宁省政协副主席余功斌做客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政协主席面对面》栏目,讲述该平台创建的初衷与成果,以及在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中的重要作用。
△辽宁省政协副主席余功斌做客《政协主席面对面》。
主持人:能否介绍下“辽事好商量,聊事为人民”协商平台建设的背景与初衷?余功斌: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了系统阐述,提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等重要思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指出,人民政协要“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工作,当好党的政策宣传者、群众利益维护者、社会和谐促进者”。党中央对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探索政协协商同社会治理相结合等新形式,拓展政协协商参与面,扩大界别群众工作覆盖面”“支持政协委员有序参与基层协商,促进政协协商有效服务基层治理”。2018年以来,辽宁省委先后印发《关于推进“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建设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对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下沉基层一线、密切联系群众、广泛汇聚振兴力量作出部署安排。辽宁省委书记郝鹏要求充分发挥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发展好全过程人民民主,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辽宁省政协主席周波表示,创建“辽事好商量,聊事为人民”协商平台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行动;是发挥政协优势、服务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是加强和改进市县政协工作的创新实践;是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实际行动。时至今日,该平台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中蓬勃发展,充分激发了广大政协委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成为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024年9月20日,辽宁省政协召开“辽事好商量,聊事为人民”协商工作现场会。
主持人:“辽事好商量,聊事为人民”协商平台有哪些独特的创新亮点?余功斌:一是充分整合现有工作室资源。充分发挥政协委员这个“开门就是群众,出门就是基层”的特殊群体的优势作用,鼓励使用界别活动站、委员工作站等场所开展活动,最大限度激活现有资源。二是各级委员全员参与。推动各级委员携手走出政协、沉到基层、融入群众,实现委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效果的最大化。三是探索基层协商与政协协商融合路径,打造“一台多能”的“商量”好平台。平台规定了四个方面的任务:听取意见建议、政策宣讲解读、便民服务、协商议事,积极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四是统分结合,在统一品牌下鼓励建设子品牌。在“辽事好商量,聊事为人民”协商品牌下支持各市县根据本地实际创建自己的协商品牌。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平台运行情况如何?如何调动各地的工作热情?余功斌:截至2024年末,“辽事好商量,聊事为人民”协商活动形成提案9187件,社情民意9825件,开展协商活动14823次,委员参加43722人次,助推解决民生实际问题9495件,开展读书学习或政策宣讲活动5541场次,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辽宁省委站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度,对这项工作提出更加具体明确的要求,专门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加强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机衔接,建设‘辽事好商量,聊事为人民’协商平台,打造具有辽宁辨识度的政协协商工作品牌。”
△2024年9月6日,辽宁省政协副主席余功斌赴大连市调研“辽事好商量,聊事为人民”协商平台建设情况。
主持人:“辽事好商量,聊事为人民”协商平台建设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效?请您结合案例介绍一下。余功斌:在协商平台建设过程中,涌现了大量鲜活生动的事例,它们发生在基层,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发生在辽宁振兴发展的火热实践中。一是产业发展有助力。鞍山市千山区政协利用本地“千事协商”子平台,围绕南果梨产业发展组织委员实地调研并召开协商议事会,提出了制定生产规范、改造劣质果园、聘请专家指导、制作梨膏等多条合理化建议,促进了产业升级,推动南果梨“香飘天下”。二是民生实事有关怀。在铁岭市银州区七里屯村,政协委员了解到100多户村民因小区无质检和消防验收手续,面临无房照、无物业难题,部分小区水电不通、环境脏乱差。委员们依托子品牌——“炕头协商”平台,协调多部门召开专项推进会,解决水电供应、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问题,协调房产局驻村办理房照,使七里屯村居民实现了“住有安居、住有优居”。三是生态环境有改善。沈阳市辽中区政协组织委员依托协商平台开展“爱鸟周”活动,围绕蒲河流域保护进行深入调研,开展座谈协商。打造研学基地、修建观鸟台、加强多部门联动执法等多项建议被区委区政府采纳。余功斌:一是进一步深化平台建设。在夯实既有基层协商平台的基础上,逐步将协商平台从村、社区延伸到界别基层单位,扩展协商活动覆盖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赋能平台建设,探索搭建分领域、分专业的网上协商平台开展线上协商。二是进一步强化平台功能。强化收集社情民意,在平台上搭建多样化的信息收集渠道,全面、及时汇聚民众最真实的声音和诉求。强化政策理论宣讲,邀请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依托平台开展专题讲座、在线解读等活动,打通政策落地的 “最后一公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协调相关部门、专业人士针对收集到的民生痛点、发展难点与群众代表进行面对面协商,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强化广泛凝聚共识,在平台上组织各类交流研讨活动,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三是进一步扩展平台服务内容。探索将协商选题从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逐步延伸到基层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机构在融资贷款、市场拓展、人才招聘等方面的难题,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专题研讨,提供有效的帮扶策略与解决方案。探索从协商服务延伸到对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在基层落实情况进行民主监督。四是进一步凝聚平台工作合力。探索同人民团体协商和社会组织协商之间的共同配合,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作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五是进一步推动平台制度化。以辽宁省政协2024年出台的《“辽事好商量,聊事为人民”协商平台工作实施办法》为基础,推动市县政协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完善协商全流程操作细则。建立科学合理的委员履职考核指标体系,从参与协商活动频次、建议质量、联系群众的成效等多维度进行量化评估。探索搭建结果反馈与跟踪机制,与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有机结合,在协商中监督,寓监督于协商之中,确保协商成果真正落地见效。
编辑:洪琳
审核: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