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什么指什么罪

时间:

盗窃罪

定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客体: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对象: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上的附着物、能源如电力、煤气等。

销赃罪 (已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定义:明知所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物品是犯罪所得的赃物,情节严重的行为。

客体: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诬告陷害罪

定义:

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作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错误的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客体: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非法集资罪

定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行为:未经批准,违反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渠道向社会公众或集体募集资金。

挪用公款罪

定义: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行为:公款私用、移用、占用、借用。

非法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罪

定义:非法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足以危害人体健康,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定义: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或者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销售商品,或者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不合格商品,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伪造证据罪

定义:故意制造虚假的证据材料,或者对原有证据进行篡改、变造,以图影响司法机关的正常审判活动,干扰司法公正的行为。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定义: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犯罪活动的情况下,仍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或帮助,且情节严重的行为。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定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有关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

这些罪名涵盖了侵犯财产、人身权利、司法公正、金融管理秩序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刑法对不同类型犯罪行为的规范和打击。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