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访省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万勇
记者: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十年来,作为云南生态建设的主力军,云南省林草系统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万勇:十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系统观念,认真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扎实抓好林草资源培育、保护、利用各项工作,坚决守护好云南生物多样性之美。
一是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先后出台国家公园管理条例、林木种子条例、古茶树保护条例等3部地方性法规,修订完善森林条例、绿化造林条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湿地保护条例、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6部地方性法规和林地管理办法、陆生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2部政府规章。
二是扎实抓好国土绿化。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全力推进“双重”、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修复等重大工程,深入开展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近7000万亩,种草改良面积600余万亩,修复退化湿地面积15余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近1000万亩,目前全省森林面积3.18亿亩、居全国第2位,活立木蓄积量24.1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位,森林蓄积量21.44亿立方米、居全国第3位。
三是加强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新划建自然保护地38处,新增保护地面积近200万亩,全省自然保护地333处、面积达8100余万亩。
四是强化湿地保护。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国际重要湿地5处、国家重要湿地3处、省级重要湿地29处。云南以占全国1.06%的湿地面积,保育了占全国53.89%的湿地植物和43.51%的湿地脊椎动物。
五是加强物种保护。扎实抓好国家植物园创建,西双版纳植物园、昆明植物园纳入国家植物园候选园,数量居全国第一。全力推进野生动植物就地、迁地保护,持续加大极度濒危物种“一种一策”保护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力度,3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脱离灭绝威胁。
六是强化生物生境保护。持续打击破坏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古树名木等违法犯罪行为,全力抓好森林草原防火和林草有害生物防控。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今年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生态地位重要,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要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持续开展石漠化、水土流失及小流域综合治理。林草系统作为云南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将如何抓好落实?
万勇: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坚定不移抓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林草湿资源保护、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工作,以实绩实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是抓实统筹谋划。坚持规划先行、谋定后动,全面启动“十五五”林草保护发展规划以及林地保护利用、天然林保护修复、森林草原火灾防控、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林下经济发展等专项规划编制,明确思路布局、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时序和标准要求。
二是抓实生态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干热河谷、石漠化、城市面山等区域为重点,深入实施国家“双重”、天然林保护修复等重大工程,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精准提升生态保护修复质效,扎实推进美丽云南建设。
三是抓实保护地建设。全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以国家植物园为引领的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建设,深入抓好珍稀濒危和极小种群抢救性保护,健全完善保护地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体系。
四是抓实资源保护。健全完善林草资源保护长效机制,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度配套,推深做实林长制。扎实推进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切实维护生物生态安全。
云报全媒体记者 胡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