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得让“全网最低价开盒”付出最高代价

时间:

近日,昆明警方“顺”着一则广告逮住了一个“开盒”者。一男子公然在网络上发布广告,宣称“开盒个人信息,全网最低价”。警方调查发现,该男子自2024年7月起,通过不法途径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再以30 - 200元一条不等的价格转手售卖,其下线7人已售卖公民个人信息27条。

乍看上去,这好像不是一件多大的事。“开盒”者通过下线卖出去的公民个人信息总共只有27条,涉案金额不算大,被侵权的人不算多。但是,如果真的认为这只是小事一桩,那就错了。

涉事男子的“开盒”生意刚开张不久,如果不是被警方发现,他肯定不会轻易罢手。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隐私信息会被非法获取、出售,越来越多的人会“开盒”被侵权。

沿着这条道走下去,涉事男子很快就会触犯刑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印发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

涉事男子的问题很严重,可他自己显然不这么看。

如果他真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应该不会上网发广告,公开叫卖公民个人信息。“开盒个人信息”不是啥光彩事,别人通常都是偷偷摸摸地干,他竟然堂而皇之地上网做起了广告,丝毫没有嫌丢人怕出事的意思。当警察顺藤摸瓜抓住他,并把问题的严重性告诉他时,他的反应竟然是:“我自我感觉没有这么过分。”

如此从容淡定,如此若无其事,着实令人震惊。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公安局里,他还一脸认真地提醒警察:“我还想考公呢。”意思是说,你们也别太较真,别出手太重影响我考公。这已不只是不把“开盒”当回事,连执法与考公的严肃性也都给“消解”了。试想一下,如果这样的人真的考上了公务员,后果会怎样?

相关报道虽没有提供涉事男子的更多个人信息,但种种迹象表明,他可能受过高等教育。这样一个人不可能也不应该不知道“开盒个人信息”的危害性,不可能也不应该不知道这么做的法律后果。即便如此,他还是若无其事地干起了“开盒个人信息”的勾当。

究竟是什么让“开盒”者这么“放得开”?这个问题着实值得深思 。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评论员 王学钧